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  

2012-12-05 13:42:59|  分类: 教学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文地址:2012年12月5日《教育时报》

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 - 沧浪居士 - 张道明的教育博客

□ 张道明 

 

    最近,笔者聆听了一名老师的公开课,上课内容是《七律·长征》。其整个教学流程清晰且有层次感:以谈话导入,简介作者,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走近长征,走进文本。
  
  由于诗歌内容离学生生活较为久远,学生对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缺乏了解,这成为其理解诗歌和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障碍。这名老师在教学中适时插入相关的历史图片,想借此打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路径,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感受文本传递的人文精神价值。遗憾的是,他在处理该环节时,显得较为急躁,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图片价值未能得到最大发挥。
  
  比如,他在多媒体上点击“五岭”“乌蒙”“金沙水拍”“飞夺泸定桥”“岷山千里雪”等画面,每次画面一出现,学生就发出“哇”声,然后这名老师就讲解内容,直接告诉学生把“腾细浪,走泥丸”读得平淡些;“暖”和“寒”要读得温暖和冷一些;最后两行诗句要读出喜悦之情。笔者以为,这名老师如此处理不妥。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并未深入到图画内容之中,没有把画面与思维联系起来,图画始终是静止的,缺少鲜活与灵动,更不能引起心灵上的振奋和情感上的激荡。尽管教师告诉了学生该怎么读,学生的朗读依然是浮在浅表,显得生硬做作。
  
  
请看另一位教师执教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教学片段。(课件出示金沙江的画面,学生默读相关资料;出示飞夺泸定桥的片段,教师简单讲解飞夺泸定桥的事情)师:看了这两个片段,联系诗句,你有什么感想?
  
  生1: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木板被抽掉,只剩下13根铁索,红军还要冒着枪林弹雨前进,险啊!
  
  生2:这句中,一“暖”一“寒”用得好,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生3:我觉得“拍”和“横”,对仗工整。
  
  生4:“暖”字还表现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喜悦,“寒”字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师:我同意!此联对仗工整、自然,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点评)师:让我们怀着欢快的心情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怀着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齐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教师播放长征的背景音乐,学生齐读,男女生分组朗读,读出了欢快,读出了悲壮)

    ……

    上述教学,教师出示画面和资料后,并没有让学生一看了之,而是让他们看图后结合诗句谈自己的感想。由于学生有诗句和相关资料做铺垫,在直观感受画面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感想,学生说出金沙江的“险”,触摸到了诗句的言语形式——“拍”与“横”的对仗,品出了“暖”“寒”的深意以及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和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教师再让学生小组说一说诗句意思,让其进一步加深对画面和文字的切合度的理解,最后带着这些感受和体会去朗读诗句,学生自然会读出气势。这样的教学,使得静止的图画文字,在学生的观察和言说中,逐渐鲜活灵动起来,红军神勇无比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在配乐朗读中,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充分感受到了红军的英雄形象。
  
  毋庸置疑,这位教师对图画的处理是高明的,他给予了学生自主品味图画、涵咏诗句的时间,让学生获得开启自我思维的过程。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朗读自然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探究、品味。
 

  评论这张
 
阅读(273)|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