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允许学生暂时不会  

2017-09-04 21:47:23|  分类: 教育感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允许学生暂时不会 - 沧浪居士草根教师 - 四川宜宾张道明

允许学生暂时不会
文/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张道明
        (题记:本文写于2011年,今年6月修改,投教育部主管《教育文摘周报》,有幸得编辑吴晓燕老师的厚爱与鼓励,刊发2017年第37期9月13日原创版。还有5天就是第33个教师节了,算是最有意义的礼物吧。

一位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把一个小男孩叫到办公室,教他掌握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间的关系。这位老师手拿一把米尺,对小男孩不厌其烦地讲起来: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随后,老师提问:1米等于几分米?学生摇头。老师再问:1分米等于几厘米。学生回答100厘米。老师耐心拿着尺子对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可该生就是掌握不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这位老师急得脸红脖子粗,几乎暴怒,学生在旁泪眼婆娑。


大约二十分钟后,在这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该生终于能哭着说出1米就是100厘米了。老师如此良苦用心的教似乎有了效果。最后,该生满脸委屈地背着书包走出了办公室。


我一直坐在旁边批改作业,目睹此情此景,感动的同时有些难受!感动数学老师不放弃掉队的孩子。难受的是为老师“黔驴技穷”般的窘态,也为学生这般“痛苦”地求知。


稍加留心,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诸如此类的事。但是我们似乎见惯不惊。也许我们的教师正做着未必适合儿童的,甚至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事,还自以为是,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学到知识。每每想到此时,我不禁悲从中来。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在这位老师的“苦口婆心”的启发下,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甚至不知道老师拿着尺子,面目狰狞,声嘶力竭的样子会不会让他开始讨厌数学这门课程,或者留下心灵的阴影。


毋庸质疑,老师的确是出于好心,巴不得教会每一个学生,掌握知识。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个体差异,换言之每个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上有快慢之分,早迟之别。有的记忆背诵可能很快,有的则记忆很慢;有的理解顿悟得快,有的可能迟钝缓慢;有的一点就通,有的可能半天不开窍……作为老师应该正视这种差异,心平气和地看待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有快有慢。想到这一点,面对那些半天学不会的学生,可能会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多一点等待,少一点急躁,甚至允许他们暂时不会。对于个别孩子而言,有些知识即便他当下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但随着时间年龄阅历的增长,到某年某月某天某刻自会顿悟。这也是学习的一种内在规律。笔者这样说,并不是要大家放弃那些在学习上“掉队”的孩子,对他们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相反,我们要善待他们,时时关注,给他们提供适合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使其自然而然地“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对于孩子,尤其是那些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孩子,我们是否应多些等待?是否允许其暂时“不会”?倘若我们硬要拔苗助长,那么学生即使有点效果,也只是表面的“繁荣”,知识并未浸润其心灵,这样获取的知识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终归是要“还”老师的。很多时候,老师的“良苦用心”和“认真负责”还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软伤”而影响终身。当教育中缺失了“人”,甚至于“只见知识不见人”,教育的意义何在?


老师,请您用“心”正视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善待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允许他们比别的孩子慢半拍,甚至好几拍。对于他们,我们只需适时地浇灌、施肥、捉虫,然后默默地守望,静静地等待,迟早会聆听到花开的声音。

(本文已发2017年9月13日《教育文摘周报》原创版)


 允许学生暂时不会 - 沧浪居士草根教师 - 四川宜宾张道明
  评论这张
 
阅读(24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