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明
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对于汉字的笔顺规则还不能较好地掌握,即使是三番五次地示范,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想当然地书写。比如“日”“团”等字,学生总是要“先封口,再里面”。我为此颇费心思。
一次写字教学课上,学生正在书写生字,我行至小林身后,悄然注视着她写“日”字,发现她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先写封口的一横,再写里面的一横。见此情景,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她急忙用手把本子遮住,小脸也红了。我亲切地对她说:“先写里面的一横,最后写封口的一横”。她低声应道:“哦!”为什么说了多次学生就是不懂呢?我寻思着走到教室门口去透透气,望着门框,脑中闪出一个主意。
我走上讲台对全班同学说做游戏,学生一阵欢呼“耶!”我示意他们安静,径直走到小林面前和蔼地说:“小林,老师和你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小林一愣,随即爽快地答应:“好!”。我让她走到教室门外,把门闩上后,叫她进来,她推了推门,却无法进来。我立即为她开门,她有些生气地说:“老师,您把门关上了,还叫我进来。我怎么进来呢?”教室里一阵哄笑。“同学们别笑!小林说得很对!”我轻轻拍了拍小林的肩,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边写边说,“请同学们看‘冂’字框,就像一间房子的三面‘墙’,封口的一横就是房子的——(学生异口同声说‘门’),如果我们写字时先写封口的一横,再写里面的一横,就像刚才老师把门关上,却又叫小林同学进来,这怎么行呢?”学生愣了一下,随即露出默许的神情。“所以,我们在写全包围结构的字时,一定要先写——(学生一致回答‘先写里面,后封口’)。刚才小林对此深有体会,相信同学们以后也会按正确的笔顺规则书写了。小林同学让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快些感谢她吧!”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小林会心地笑了,其他学生也笑了。自此,学生牢牢记住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
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知识若能在体验中生成,印象就比较深刻。
(本文发表于《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01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