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妙用“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  

2011-03-31 16:46:21|  分类: 教学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张道明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在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形式多样,或文字介绍,或图片介绍,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显然,“资料袋”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教师轻视,甚至忽略了“资料袋”,致使“资料袋”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那么,如何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的教学片段,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与借鉴。
教学片段《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师: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诵它!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师:同学们,伯牙和子期,这知音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出示)——全体齐读!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出示)——男生一起读!
男生:(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叹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读!
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这个千古佳话(出示全文)——全体齐读!
(生齐读全文)
师: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1)班的孩子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大家会背的就跟着老师一起背,还不能背诵的同学请朗读。
(生集体激情朗读、背诵)
…………
这是浙江罗才军老师执教《伯牙绝弦》一课的结课环节。细细品味此环节,我们不难发现教者巧妙地将教材的“资料袋”梳理成在时间长河中川流不息的五个知音文化节点,即“300多年后的战国《列子》记载”“500多年后,秦朝的《吕氏春秋》呈现知音相遇”“1000多年后的唐诗‘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2000多年后的明朝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2500年后的今天课堂上”,构成了一条知音文化的血脉,梳理成一条知音文化主线,再以一种类似电影慢镜头的手法,把课文内容还原为一幅幅故事画面和场景,引导学生分三次朗读原文,全班齐读全文,最后集体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这样的教学,使得“资料袋”与课文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再配以原汁原味的古文诵读,将知音文化演绎得荡气回肠、扣人心弦。
此教学环节,堪称妙用“资料袋”的典范之作,足见教者研读的苦心孤诣,设计的独具匠心。教者之所以能如此高效利用资料袋,把教学演绎得美轮美奂,与其深入研读文本,理清资料袋与课文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教师研读教材之后,要分析“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加深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和主旨的领悟,以使资料袋“物尽其用”。

  评论这张
 
阅读(15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