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教育管理是否需要越来越精细  

2011-04-14 19:58:00|  分类: 教育管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文地址:教育管理是否需要越来越精细化   作者:汪跃峰
在技术理性思维模式的支配下,不少学校企图以科学的名义借助数字去说话,用数字的“强大说服力”去进行选拔、甄别、评价或批评。在数字面前,很多教师低下了高贵的、富有思想的头颅,数字渐渐控制住了他们。
数字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无孔不入。现在,连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都可以用数字去评价了,还有什么东西不能用数字来说明?在人的操作下,“数字化”管理貌似公平合理,可干的都是伤人于无形的勾当。对学校和教师实行量化考核的管理模式已经推行了多年,从管理效益上说,没见多大价值,但从维护稳定角度看,体现出十分重大的意义。领导者看重量化评估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它能有效减少管理过程中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最大限度地让管理对象亦步亦趋。数字保障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却扼杀了教师的创造力——数字表现出的往往是虚假的繁荣,而不是真实的发展。
时下,源自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思想在校园里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精细化管理业已被理解和演变为“数字化”管理。可是,管理越来越精细,教育是否会越来越先进?
重奖未必会起好作用
据4月4日的《楚天金报》报道,教师带一届初中毕业班,3年后则可能获得高达9万元的现金奖励——武汉市一所民办初中决定每年斥资100万元重奖优秀教师,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重奖教师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直接肯定,此做法早已深入人心,只要“百度”一下,此信息不下万条,可其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可能会使教师染上一身的铜臭气,置“关注学生的一生发展”之教育内涵于不顾,教育行为变得急功近利。
其次,助推应试教育。以升学率和学生成绩作为考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会使唯分数和唯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更加“繁荣”。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团结、干群关系的和谐以及德育和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等。重奖之下,人人会忙着争荣誉,忙着给学生补课、组织考试,德育、教研等在短期内无法见效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定会受到冷落。教师“单打独斗”、教学资源不共享、“利字当先,当仁不让”等不良风气也会抬头。这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李军斌)

  评论这张
 
阅读(19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