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转帖】习 作 教 学 落 实“五 个 务 必”  

2011-04-05 22:24:40|  分类: 经典收藏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文地址:习 作 教 学 落 实“五 个 务 必”     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邱衍霖

    一、务必合理安排课时内容,科学分配时间比例。

    一节课习作指导课应如何安排,该指导什么?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小学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习作教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⑴激发写作欲望,解决‘我要写’的问题;⑵激活写作储备,解决‘写什么’的问题;⑶指导表达方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其次,在习作指导课上应合理安排课时内容、科学分配时间比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用5分钟左右明确要求,审清题意),然后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乐于动笔(用10—15分钟左右创设情境,打开思路),接下来课堂练笔(给学生15—20分钟的自由写作的时间),最后交流评改(留下5—10分钟进行习作讲评修改)。

再次,把握第一课时教学侧重点:一是从内容入手,拓宽思路。习作教学应该以内容为突破口,第一课时铆足全力探求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二是自主抒写,限时作文。在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之后,应该让他们转入“丰富的安静中”,限时(15—20分钟)让学生现场习作,不求面面俱到。可让学生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快速动笔形成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暂时空缺,以免提问打断思路。

【例:《××的启示》这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活”:这节课活就活在曾老师没有提出习作要求,减轻了孩子们在课堂要写作的心理负担。看似聊天,实则导写。关注学生“记忆中的生活”,关切学生“说”的具体处境,“理解”学生,这是我认为这堂习作指导课有效实施的一些认识。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关注的是儿童的心灵世界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可以说这是习作指导、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整个教育的一个基轴。】

    二、务必关注“我与自然、社会、生活”三大向度,开掘习作源头活水。

习作教学走“回归、体验、表达生活”之路,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珍惜实践,敏于观察,解读社会生活这部无字天书,积累直接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资源库。

1、让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让作文教学融入生活,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一是游览大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日出日落、山和田园、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有物可写,借景(物)抒情。二是剪切“社会生活”:引领学生走进社会,记录社会见闻、热点透视,让学生有感而发。如双休日调查当地环保,写些感受等。三是锁定“家庭生活”:引导学生立足家庭,品味家庭生活的情趣,感受家庭成员的亲情,让学生有情可抒。如鼓励家长节假日带孩子饱览名胜古迹,到书店“博览群书”,到郊外感受大自然魅力,创设劳动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劳动创造生活的乐趣”……四是扫描“学校生活”:让学生的“慧眼”捕捉校园动态或多彩的生活并“忘情而作”,有感而发。如节日组织拔河比赛,教师节制作小贺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只有不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2、让生活走进作文。

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得能力。叶老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这里的“思”和“感”。就是对客观生活得认识和思考。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通过优化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深化感受。

【例:曾老师的《××的启示》这节课,紧紧围绕他提出的“关注儿童的生活”习作主题教学这一教学思想。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乐于表达的教学环境。】

三、务必引导学生写真材实料,抒真情实感,发真知灼见。

杜绝作文中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推崇以情为文,珍视亲情友情。

1、创设各种实践活动的写作情境。

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写作素材,可在习作课上创设各种能使学生置身其中的具体、生动可感的实践活动情境,如:实验演示、生活模拟、图像展示等。通过创设各种富有情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过程经历中体验,以丰富他们的感观情智。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

   【例《××的启示》这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实”:曾老师这节课上得实在,没有造作,没有花架子,课件使用恰当自如。整个习作指导过程从创设情境,以“聊生活中的启示”贯穿全过程,打开了儿童的写作思路。】

正如叶老说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同学们在情境活动中尽情地欢乐,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于是不吐不快,下笔成文,已是理所当然,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就在学生笔下诞生了。

2、挖掘教材资源中的习作训练点。

⑴抓住略写情节,训练扩写。

⑵抓住省略内容,训练补写。

    ⑶抓住典型句式,训练仿写。

⑷抓住文章结尾,训练续写。

⑸抓住重点句段,训练悟写。

四、务必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独立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强化创新思维品质。

坚持多途径多形式的基本功训练。作文是一种艰辛的学习活动,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以短期见效。如何将这艰辛的过程变成一个快乐主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中,才能无拘无束,敢说敢写,体验到习作的快乐。因此,这就需要进行多途径多形式的习作基本功训练。

1、从说到写,以说带写。

   “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要求。”可见,由说到写是让学生学会作文的关键,会说便会写,说是写的前提。

为此,教师要着力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指导学生“我手书我口”,以达到说与写的统一。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说,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说中开启学生思维,丰富习作题材,学习表达方法。学生在每一次习作过程中,从说到听,从听到议,从议到写,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书我口,从而使习作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样从说到写,以口头作文带动书面作文,既消除了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又发展了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例《××的启示》这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巧”:曾老师这节课没有过多的传授习作技巧,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说,不适的指导。】

2、从看到写,以看促写。

看是写的基础。没有观察,便没有内容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通过观察,才“有米下炊”,有话可写。要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以看促写,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如何以看促写呢?首先要教给观察之法:一要有顺序地观察,二要细致观察,三是观察时要多思考;然后把观察所得有条理地写出来。我们还可以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参观、访问、游览,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观察与思考,体验和积累生活,归来后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3、从听到写,听写结合。

从听到写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参加会议,听广播、录音或故事等,要求学生专心听,或边听边记(听后再整理),或听后再写。实践证明:听写作文,学生不觉其难,兴趣盎然。

4、从做到写,做写并重。

做是写的源泉。自己亲手做过的事,印象特别深刻,由做到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力保证。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要求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做时特别留意其间是怎么做的,做后把事情的经过讲给父母听,随即动笔作文。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绘画、实验、制作、操练、表演等,写实践活动文章。这样从做到写,以做促写,学生言之有物,内容具体;言之有序,层次分明;言之有情,具有真情实感。

5、从想到写,想写统一。

有所见、有所闻、有所为,必有所思,想是写的重要内容。如:看一场电影、听一则新闻、读一篇文章、做一件事,让学生想想有什么感想或体会,然后及时练笔,想了些什么,怎么想,便怎么写,脑子一开窍,便有写不完的内容。

6、从读到写,以读导写。

叶圣陶先生说:“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是写的关键。以读导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门径。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片断练习。片断是篇的雏形,有时一个片断即可独立成篇,写好片断是成篇的先决条件。我们提倡经常指导学生练写片断,几乎每节语文课都可以安排几分钟让学生及时练笔。教师结合阅读教学,找出课文中较为典型的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段意仿效课文的表达形式写片断。二是成篇作文。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以及对名言警句、优美句段、佳节名篇的反复诵读,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语言,领悟写作技巧,进而学以致用,达到读写统一。

五、务必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⑴ 认真审题;⑵ 编拟提纲;⑶ 仔细修改;⑷ 作文后记;⑸ 讲究文面;⑹ 留心观察;⑺ 勤于积累;⑻ 多读多写。

【例《××的启示》这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巧”:另外曾老师教学“巧”的另一方面,是在出示习作要求时,没有指出这次习作要达到什么要求。而是巧妙地以“征稿的形式”来体现习作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发表。这样,学生期待自己的习作能变成铅字,从而从心理上产生了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发表,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动笔兴趣和欲望。】

2、指导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⑴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

⑵写出五官感受:“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产生细腻、逼真的效果和身临其境的感受。

⑶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⑷用具体的细节来写——使文章生动贴切。

⑸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来写——具体生动。

总之,写作是学生对生活的加工、提炼和再现,只要我们坚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抓好斯霞老师提出的“多读、多写、多观察”这写好作文的关键,注意“多指导、严修改、互促进、常鼓励”,把好“体验、积累、感悟”这成功作文的三大要素,为作文插上成功的翅膀,那习作课一定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我们作文教学的收获也将会满园春色。

  评论这张
 
阅读(14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