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有效教学反思须“五要”  

2012-11-01 23:45:26|  分类: 教学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有效教学反思须“五要” - 沧浪居士 - 张道明的教育博客

 

四川屏山:张道明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话道出了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写教学反思。然而,稍微留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时下的教学反思已然成了“鸡肋”,甚至成为教师的一种负累。细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未能做到以下几点,致使反思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一、反思要趁热打铁

教学反思中最为常见的是课后反思。这种反思是指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对课堂教学诸环节的回顾梳理,以达到总结经验教训,固化优点,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不可否认,教师讲授一节课或多或少都有点滴体会,或是成功的做法,或是还需完善的地方。平时,很多教师上完课都喜欢在办公室与同事分享、交流、探讨,但是由于缺乏记录的习惯,或者没能及时用笔记下自己的思考,致使宝贵的教学感受和经验转瞬即逝,悄然溜走,实为可惜。众所周知,教学有着颇为明显的情境化特点,课堂上发生的一切都会转瞬即逝。因此,教师在课后要趁热打铁,及时回顾、反思,用笔梳理出上课的感受,以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记忆模糊,即便想写,也记不清楚了。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可端坐于办公桌前,及时用笔记录下教学的粗浅感受,甚至是碎思断想。记录不限形式与篇幅,随性而发,真实即可,或用三言两语,或是几句话、几个词的表达,重在让记忆留下清晰的痕迹,之后再结合课堂教学环节,及时补充完整内容,挖掘更深的感受体会,让三言两语变成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这样的反思记载有利于日后在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境或问题时,便于检索,优化教学。

二、反思要坚持不懈

教学反思是教师平时将自己一点一滴的教学思考和体会慢慢聚集起来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反思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每日不可或缺,而不是靠着三分热情,或心血来潮,或隔三差五地记。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很多教师也知道写反思的重要作用,所以刚开始时都满腔热情地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坚持不住了,致使反思流于形式,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教师只有坚持节节课记、天天记,坚持不懈地写教学反思,才能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当教师记录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有了丰富深刻的感受,就可试着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归纳,从中发现自身教学优势和不足,找到教学的一般规律,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教学方法。长期进行这样的反思,教师将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可贵的教学智慧,教学就会渐渐臻于完美,而教学中的遗憾也会越来越少。

三、反思要有所选择

课堂丰富多彩,教学包罗万象,而教学反思不能把一节课的所有内容都记载下来。事实上,这种“流水账”式的反思,不禁费时耗力,而且于我们并无多少益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对纷繁的课堂教学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反思。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选取内容充实、有一定的深度和研究价值、紧贴新课程理念、与当前教学改革热点和焦点相关,且对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化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引领作用的内容来反思。如课题导入、情境创设、教师评价用语、有效性提问、课堂小练笔、学生朗读指导、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分层作业等,都是值得教师关注和反思的。教学反思不能面面俱到,把教学每个环节的处理都一处不漏地写出来,这样的反思必然是肤浅的,往往起不到什么作用。教师可以抓住一两处教学高峰体验,或是自己感受最深之处,或是自己当前最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反思,写透彻,写深刻,做到一次反思,就有一点收获。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反思,既可以写自己课堂的成功之处,也可以写自己教学失败的地方。成功的案例可以让我们固化经验与优势,而失败的案例则可以让我们汲取教训,避免在今后教学中重蹈覆辙,从而减少遗憾的发生,让教学渐渐趋于完美。

四、反思要有深入思考

写教学反思并非如教学工作日记一般,仅仅记录教学问题和现象,它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教学思想和理念进行重新认识、反刍、思考与重构。因此,写教学反思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如实记录课堂教学发生的现象和问题,而要对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追踪,找到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预设可行方案。教学反思只有通过教师带着问题去认真思考,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去伪存真,取其精华,舍弃糟粕,让自己的思想经历从实践到认识的萃取和锻造过程,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产生质的飞跃。

为此,教师可以着力思考这样一些内容: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三维目标”是否很好地无痕对接,达到水乳交融;课堂导入是否简洁有效,吸引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否真正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求而得,自悟而通;教师的评价是否真正起到了激励、点拨、唤醒的作用,做到适时适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是否饱满,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广还是窄。如对“创设情境”的反思,教师可以在一段时期内着力收集创设情境的教学案例,找出情境创设的误区,设想改进的策略,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然后再反思改进,最后提炼出创设情境的教学规律。这种系统化的反思,将会让教师的课堂教学风生水起,为教师的研究注入源头活水,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长期进行这样的反思,就会明晰自己的优劣,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教学优势,弥补不足,每教一课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艺术得以升华,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五、反思要上升到理论高度

时下,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停留在对现象的堆砌和问题的罗列上,只是把现象或问题平铺直叙到呈现出来,所谓反思也仅仅是停留在粗浅的感性经验上,缺乏教师个人的独特见解和深度思考,更不能将其上升到学科的理论高度。这样的教学反思仅浮在问题的表象上,而得不到质的飞跃,自然于教师教学益处不大。如果将反思结合学科理论知识进行阐释,把教学现象和问题放在广阔深邃的学科背景的视野之中进行审视和思考,无疑会让教师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就容易触摸到问题的根本,那么解决教学问题的方式就可能呈现多元化。这样的反思把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使教师零星碎散的教学思想串连成完美精致的教学链条,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使教学达到一种自由之境。

当然,这需要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经常翻阅教学期刊,汲取深刻丰富的教学理论,学习鲜活灵动的教学案例,增加理论储备,积淀学科素养。这样,教学反思才不会陷入就事论事的泥淖,而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学反思才会呈现思辨的哲学意蕴,增加思维的含金量。

(本文发表于2012年19期《基础教育参考》)

  评论这张
 
阅读(339)| 评论(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