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道明 近日,笔者在名校长薛法根的博客里读到一篇文章。原来他的学校里一名上班刚两个月的语文老师,想改教英语。她学的是双语专业,比较喜欢英语,考了六级,实习的时候也是教英语,工作后却安排她教语文。“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自己还摸不着语文教学的门道,不知道该怎么教,课堂上学生也快要管不住了……”薛校长耐心听完其诉说后,微笑着说:“明天听听你的课再说吧。” 次日,薛校长走进了该教师的课堂。她没有准备课件,课上得很朴实,教学程序清晰,没有丝毫的慌乱。薛校长听课后,对其给予了充分肯定,觉得一个新教师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很有发展的潜力。他把听课思考进行了梳理,与该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指导她上语文课。由此可见,薛校长对新教师的期待和用心帮助、栽培。可以想见,这位新教师在优秀的薛校长的精心培养下,也一定会迅速成长起来。笔者为那些在薛校长手下工作的教师深感幸运。要知道,有多少教师多么希望能得到薛校长的悉心指导啊! 这篇博文后面有很多网友跟帖发表看法,都在盛赞薛校长对新教师的栽培。其中一位网友说,“我跟S老师(指前文要求换课的老师)相反”。原来,他毕业后教了不喜欢的英语,多次恳求领导换课程,却无果。后来,他向校长恳求办文学社,组织小记者团,结果也碰了一鼻子灰。上个学期,他主编的语文课堂的教师用书出版了,还在几个教育杂志上开了专栏。他拿着这些成果给校长看,以证明自己的语文水平不算差,想改教语文课。按理说,一个不到30岁的教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校长一定会非常高兴的,但是“我错了,校长最终以我常提意见的原因,没有答应我的请求”。 这位网友教师的遭遇,可谓当前学校管理问题的一个缩影。作为校长,当教师在教学上遇到了困难,或者有一些想法、意见时,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像薛校长那样,耐心倾听教师的心声,走进其课堂进行教学诊断,充分肯定其成绩,心平气和地与之交流意见,真正从引领教师成长的角度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改进措施,为教师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前进。 作为校长,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长处,把其放在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如此方能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作出更大的成绩。那位网友教师能出版语文教师用书,在教育杂志上开专栏,足见其语文素养很高,驾驭语言的水平也不低,那么校长就应该考虑其长处和请求,让其改教语文,办文学社,组织小记者团,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一定会获益良多,而这位网友教师兴许会成为名师呢! 学校管理者要有宽广的胸襟,甘做教师成长的“点灯人”,甘当伯乐,用其长避其短,指引教师成长。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