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校本课题研究应避免“四化”  

2012-07-11 14:29:14|  分类: 教学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文地址:2012年7月11日《教育时报》

校本课题研究应避免“四化” - 沧浪居士 - 沧浪居士

张道明

    众所周知,校本研修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时下,各级各类学校的课题研究如火如荼。然而,稍微留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由于指导思想、操作方式等存在偏差,致使课题研究流于形式,陷入了“四化”误区,有效性大打折扣。针对现状,笔者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避免研究目的“异化”
  
  校本研修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书育人的水平,给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不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而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或为了让学校获得某种荣誉,致使研究成了一种行政指令性工作。某校召开课题研究动员会时,负责人对老师们如是说:教育局考核学校的内容之一就是学校要有课题,评星级学校必须有校本课题和个人课题。不难看出,这样的研究,其出发点偏离了研究原点。显而易见,这种功利化的研究演变成了一种运动,而一旦考核过了或评上了星级学校,研究活动就会偃旗息鼓。
  
  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研究应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真正的研究不是为完成任务而研究,更不应让教师“被研究”,它是源自教师内心成长的需要,是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的不二法门,是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艺术的有效途径。笔者以为,当研究目的回归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时,才易为广大教师所拥护和响应,广大一线教师才会积极参与,研究才是真研究。
  
  二、避免研究过程“虚化”
  
  现实中,一些学校的课题研究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而最终不了了之。学校对课题研究不可谓不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确定研究人员,隆重召开开题会之后,往往就是开几次会,下载几篇资料,这种“虎头蛇尾”似的研究,最后是结不了题的。这种缺失了过程的课题研究,未能改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没有提升其教学水平。研究往往演变为教师搜罗资料的过程,并未联系学校或教师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研究,所谓“研究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毋庸置疑,这种弱化过程的研究是一种伪研究,它并未触及其教育教学根本,相反成了教师的负担,效果可想而知。
  
  真正有效的课题研究是不能虚化过程的,课题组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确保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扎实有效。只有让教师真正地“动”起来,沉下去扎扎实实地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研究方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避免研究空间“窄化”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被一些非教育行为侵占,一线教师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填写各种各样的资料,应付种类繁多的检查,无形中挤占了老师们的时间,使其成天如陀螺般旋转。就算老师想研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实践、总结、提炼。倘若,硬要其做课题研究,只好下载、复制、粘贴、打印,“造”出一个课题研究成果,应付差事了事。
  
  笔者以为,要让课题研究真正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抓手,无论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管理者,都应彻底解放教师手脚,给予其宽裕的时间和空间,减少非教育的事情影响,使其有精力和时间围绕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唯此才能让校本研究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
  
  四、避免研究制度“弱化”
  
  当前,尽管人们颇为重视课题研究,但是在制度保障方面却非常欠缺。很多时候,学校强迫教师搞课题,效果却适得其反。课题研究一旦成为了一种行政命令,教师有抵触情绪,让教师“被研究”,课题研究就成了一种折磨人的事情。某校课题研究,需要50%的教师参加,自愿参与者寥若晨星。学校规定:年龄从小到大排列,凡年龄在前50%者,必须参加。且不说这样的政策是否合理,单就这种以排年龄的方式来决定参研人员,就足以贻笑大方。不可否认,年轻教师精力旺盛,接受能力强,思想转变快。事实上,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丰富,积淀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教学个案以及丰富素材,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是很多年轻教师所不及的。因此,课题的参与者,应该是各种层面的人都有,而且要让那些有研究能力,有专长的教师积极参与进来。
  
  当前,评价教师的主要尺子还是学生的成绩,这就使得不少教师为分数而努力。搞课题研究是一件慢活,周期长不说,而且不能取得立竿见影之效,远远不如给学生“开小灶”、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效果来得明显。这是很多教师不愿搞课题研究的重要原因。
  
  课题研究的作用不言而喻,倘若我们在做课题研究时能走出“四化”误区,让研究目的回归到原点,强化研究过程,给予广大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制定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那么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学校发展的动力。

校本课题研究应避免“四化” - 沧浪居士 - 张道明的教育博客

转载链接:
1、中国教育新闻网

2、博爱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研修网

3、上海市闵行中学

  评论这张
 
阅读(21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