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变化,源自学生内心  

2013-11-26 19:40:05|  分类: 教育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文地址:2013年11月26日《教育导报》

变化,源自学生内心 - 沧浪居士 - 张道明的教育博客

四川屏山:张道明 

近日,学校各年级组召开会议,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畅所欲言,交流管理班级的妙招,分享管理学生的良策,实现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提高整个年级组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笔者参加了五年级组的会议,大家一致认为Z 班班主任定有良策,因为该班屡获“优秀班集体”的流动红旗。在老师们的鼓动下,Z班班主任颇为谦虚地道出了管理秘诀:“违反班规者,扣操行分,每扣一分,当日罚抄《小学生守则》10 遍,家长签字后次日交回学校。“你们想,抄10 遍,得用多久时间啊?手会抄得酸疼麻木,谁还敢不做作业?上课不听讲?不扫地?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怕了,只好乖乖地收敛。”不少老师对此大为赞同,认为此法甚好,当即表示明天就拿来用一用,惩治班上的顽固分子,刹一刹班上的歪风邪气。

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学校是学生学习做人和求知的地方,也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还很差,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生有犯错的权利,关键是看为人师者如何处理。是威慑高压?还是以怀柔政策攻心?这是教育境界的问题。诚然,教师让犯错的学生抄10遍《小学生守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惩戒作用。试想,哪个学生愿意舍弃休息玩耍的时间,让家长签字等于间接告状,免不了挨一顿训斥。学生有此心理,自会循规蹈矩。但是,学生真的明白了遵守校规班纪的意义吗?他们的内心深处会认同老师的做法吗?

不禁想起两位优秀班主任的治班经验:A老师以严厉著称,凡事必严厉,凭自己的绝对威信让学生慑服;B老师以柔克刚,以爱育爱,以情育情,与学生平等融洽和谐,其德行令学生信服不已。从效果来看,两个班级均收到了良好效果。然而,笔者觉得,B老师的柔性管理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A老师的管理,虽有效,班上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学生私底下对A老师过于苛刻严厉的做法颇有微词,是否有可能无意间在学生心底种下对学习的反感和厌恶呢?

不可否认,Z班班主任的治班宝典确实能起到威慑学生的作用,其副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无意中听到该班学生谈话:“我们的班主任好凶!数学老师好温柔!我喜欢数学老师!”事实上,该班的班风并非如其所言,很多时候,班主任在场时,学生表现甚好,当检查的人离去,抑或老师不在场,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可见,该班的学生没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习惯,他们仅仅依靠外力来约束自己,一旦外力不复存在时,其表现堪忧。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班级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诚如其言,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比老师的强迫性教育效果要好,学生更容易接受。自我教育实则是教师在无为中的有为,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同,目的在于唤醒其内心的羞耻心和自尊感,使其内心深处滋生出向善、尚美、求真的勇气和力量,进而在行动上约束自己,改变自己。这种从内到外,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变革,远非任何外力的强迫,更为持久有效。

当前的班级管理,不仅需要“法治”,更重要的是“人治”。换言之,管理教育学生不只是用刚性的规矩高压,重要的是教师要用智慧,以心换心,以爱育爱,从而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成长和行为上的养成。

 

变化,源自学生内心 - 沧浪居士 - 张道明的教育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232)|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