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送教献课  

2013-10-15 22:56:07|  分类: 教学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文地址:2013年10月15日《教育导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送教献课 - 沧浪居士 - 张道明的教育博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送教献课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使名师的教学智慧与经验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学校,各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教献课活动。然而,送教献课究竟应该送什么?献什么?仅仅是几节精品课吗?教师们需要的是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送教献课应该送的是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可供模仿的教学方法,让老师们通过近距离接触,学习、感悟骨干教师在挖掘教材、驾驭课堂、师生互动等方面的长处。

       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3 位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无疑,他们的教学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送教献课的思考,到底应该送什么,怎么献?
        一、送教献课应有示范性
       
毫无疑问,送教献课者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教学有其独到之处,其教学应是一种示范。一位教师执教《伯牙绝弦》,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多媒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讨论三个问题:课文中的加线字词“志在高山”、“善”、“峨峨”、“志在流水”、“洋洋”的意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句子;想象这两句描绘的情景。如今,老师们在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有所偏差,导致课堂教学走了样,效果大打折扣。试问,上述教学中,前两个问题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吗?事实上,字词的学习,学生结合注释就能理解意思,完全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句子。何况学生课前还预习了。我们可以用抽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掌握字词和理解句子的情况。讨论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适合在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有分歧或者问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时使用。至于第三个问题,教师让学生讨论,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遗憾的是,学生讨论以后,教师并没有组织学生交流,而是直接呈现图片代替学生交流。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定是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的。作为骨干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课要有示范性,能给观课者带去启发和借鉴。
        二、呼唤原生态的送教献课
       
送教献课也是一种公开课,侧重于示范和研讨,为其他教师提供一种学习借鉴的课例,相应地少了比较、甄别、选拔的功利性,基于此,我们更加渴望原生态的送教献课。

        由于献课教师与学生比较陌生,为了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往往会想一些招,比如上课前一天与学生“见面”,或者让任课教师先做一些“铺垫”。然而,公开课有其示范作用,我们需要的是看到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应对教学的外,如何点拨学生,看到学生思维的生发点和知识能力的增长点。

        课前,如果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对文本走了几个来回,或者已经“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一路走得顺畅,这样的送教献课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很多时候,学生的充分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教师的真实水平,课堂上学生看似学得闹,其实不然,有时候学生还有不少学习“盲点”。这种表面的热闹遮蔽了观课教师的双眼,观课中学不到真正的教学智慧,失去了献课的应有作用。

        原生态的送教献课,应该是课前教师不与学生见面,甚至不告知学习内容。这样,教师和学生比较陌生,有新奇感,学生对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考验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机智,更能真实地看到课堂上教师如何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入求知的殿堂。笔者某次执教县级公开课,课堂上,因为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让学生既紧张又渴望了解我。我以幽默风趣的课前谈话,两三分钟就融洽了气氛,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很好地铺垫,那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表现精彩。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正因为遗憾,我们才需要不断叩问,不断反观,使教学臻于完美,达到圆融和谐之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送教献课 - 沧浪居士 - 张道明的教育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318)|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