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四川宜宾张道明

书香润泽生命,写作安顿灵魂!

 
 
 

日志

 
 
关于我

《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教育科学论坛》骨干作者,《武侯教育研究》特约编辑。2008年开始教育写作,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校长》《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参考》《江西教育》《山东教育》《河南教育》《辽宁教育》《教育科学论坛》《青年教师》《云南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视界》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200多篇,40多万字,学生习作50余篇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等10余种期刊。

“狗鱼”惹出的精彩  

2016-05-09 13:12:33|  分类: 教学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狗鱼”惹出的精彩 - 沧浪居士草根教师 - 四川宜宾张道明

 “狗鱼”惹出的精彩

四川宜宾:张道明

(近日,整理5年前在村小上课写的稿子,3月投稿,4月25日发表,今收样报。感谢萧薇编辑厚爱)


学习《夜莺的歌声》,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森笑着问:“老师,‘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这句中的‘狗鱼’是什么呀?”

我想,这个问题与课文主旨似乎没多大关系,瞥了一眼满脸疑惑的森,随口而答:“一种动物。”

“难道不是动物还是植物吗?”他没好气地说。显然,他对我的答案颇为不满。

课后,我开始后悔自己当时的处理。我的话对于一个喜欢质疑的孩子而言,好似一瓢冷水浇灭了他心中求知的火花。于是我查阅了资料,无果。

晚上,我问儿子:“狗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儿子随口答道:“狗鱼是一种很凶猛狡猾的鱼。”说完,从书柜里翻出一本《百科全书》放到我面前,“想了解更多内容,自己看吧。”我如获至宝,急忙捧读起来。之所以叫狗鱼,是因为它与狗的特性有诸多相似之处。

次日,我对全班学生说:“昨天,森同学问我‘狗鱼’是什么?我查了资料,没找到答案。有没有同学知道?”

话音刚落,儿子(也是我的学生)兴冲冲地举手:“我知道!”

我示意他暂不揭秘,转而对其他学生说:“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为什么不称之为猫鱼、猪鱼、猴鱼……偏偏叫狗鱼呢?我相信你们能找到答案的!”说完,我把“狗鱼”二字板书出来。

学生开始凝神思索起来。不一会儿,小手林立。

“狗鱼肯定跟狗有关系。”“言之有理。”我立即表扬道。“狗鱼的头可能与狗的头有点相似?”“是不是狗鱼的尾巴与狗的尾巴一样?”“你们可以从狗的性情、特点方面去想呀。”我提示道。“狗的牙齿很锋利,我觉得狗鱼的牙齿可能也很锋利。”“狗还跑得很快,狗鱼在水里可能也游得很快。”“狗鱼也可能很狡猾。因为狗很狡猾,生人扔东西它不会吃。“那天我看见几条狗打架,打得很凶,耳朵都咬出血了。狗鱼也许很凶猛。”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大胆猜测着,想象着,言说着。真为他们的独特思维与不俗想象,暗地叫好!我边听边把他们说的简要板书出来。我看火候已到,笑着说:“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下面我将为大家揭开狗鱼的神秘面纱。”说完,变魔术般地从几本教材中抽出那本《百科全书》,说:“这上面就给我们介绍了狗鱼。”

接着,我给学生生动形象地介绍起狗鱼来。他们全都竖着耳朵,听得津津有味。当介绍的内容与学生所说的内容几乎一样时,我就在学生所说的内容上画对勾,他们兴奋不已。当我介绍到狗鱼的体长有70250厘米,体重有0.240公斤,寿命3070岁,最长可达200年以上,每小时游16公里时,教室里“哇”声一片。

介绍完毕,我把配有彩图的书页朝向学生时,大家蜂拥而至,簇拥着我,边看边发出惊叹。

“哇,这么大啊!”

“哇,牙齿好尖呀!”

…………

我笑着问:“知道为什么叫狗鱼了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了,因为它跟狗的特点、脾气差不多。”

此时,森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小结道:“森同学提的问题,让我们收获不小啊。古人说:学贵有疑。希望大家在学习中敢问、多问、善问。这样,我们就会收获许多意外的精彩。”学生笑着,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反思】

课后,我意识到自己抛出简单“答案”打击了学生,想到了“补救”。我在了解到有关狗鱼的知识后,该怎样“补救”, 是和盘托出?非也。我充分地信任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透过“狗鱼”这个名字,去想象、猜测“狗鱼”与“狗”的某些相似之处。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激活思维,放飞想象的情境。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后,畅所欲言自己心中“狗鱼”的样子。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与事实相接近时,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这与我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效果大相径庭,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此举,既给了“质疑者”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呵护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教师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质疑。哪怕是看似简单的一问,也不可等闲视之。如果我们把学生的质疑当做发展学生的一次契机,看成一种生成资源,善加利用,那么很有可能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惊喜,让一股怡人的春风拂过孩子们的心田。 

(本文已发2016年4月25日《语文版》(教师版)第8期 )


“狗鱼”惹出的精彩 - 沧浪居士草根教师 - 四川宜宾张道明

  

  评论这张
 
阅读(21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